2025年4月22日,石油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师前往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与沉浸式学习,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强化党建引领下的文化育人实践。

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坐落于哈尔滨市红星村永发屯,是一座集藏品收藏、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社会教育于一体的民办博物馆。自2014年5月成立以来,该馆以“弘扬民俗文化,传承历史文明”为使命,馆内藏品达4万余件,展出1.6万件,涵盖新石器时代至现当代的生产生活用具、石器、服饰书画等,其中辽金石人、清代风扇车等为国家叁级文物。馆内以实物形式还原北方民族生产生活场景,设有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等12个世居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的民俗陈列,共8276件展品,并通过双语播音器提供中英文讲解服务。露天展区3800平方米,陈列磨盘、粮仓、马车等老物件,形成系列化场景展示。
到达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后,馆长黄彦辉亲自担任讲解员,带领党员同志们逐一参观展厅。在“达斡尔族风俗展区”,他详细讲解了达斡尔族传统民居的构造特点,指出其“以土为基、以木为梁”的建筑智慧;在“萨满文化厅”,通过萨满教爱米神小雕像和吉星神木雕,阐释了北方民族对自然与信仰的敬畏;在“古代动物厅”,他结合馆内出土的猛犸象化石,讲述黑龙江地区史前生态的变迁。黄彦辉特别强调,馆内每一件展品均源于捐赠或田野调查,如辽金石人出土于金代遗址,清代风扇车则为清代农耕文化的实物见证。



参观结束后,党员们纷纷表示深受触动。教师党员李萌表示:“通过展品中的鱼皮衣、桦树皮器皿,我深刻感受到北方民族在极端自然条件下的生存智慧,这种文化韧性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将这些文化瑰宝传承给学生,让他们了解并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党员沉欣宇表示:“通过观看展柜中清代满汉合璧的婚书、民国时期蒙古族与汉族商人的贸易契约,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也激发了我将地域文化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想法。”
此次参观活动不仅让党员教师们领略了黑龙江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此次参观的收获转化为教学与科研的动力,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学院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